室內設計——空間

築家屋 人氣:5.97K

  室內設計——空間

室內設計——空間

  室內空間的形狀、尺度及分割

  建築與人們的生活為密切和廣泛, 創造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空間, 是建築活動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內容. 無論在生產過程或日常生活中, 室內空間與人之間的聯絡更為直接, 更為貼切. 就建築藝術而言, 形象的整體性, 各部分的比例以及對稱, 排比, 節奏, 韻律等傳統的審美法則, 也都是指其實體部分. 其實, 建築的實體和其圍合而成的空間是一個有機體. 建築以空間為主要物質形式, 我們的日常生活總是佔有空間的, 無論起居, 交往, 工作, 學習等, 都需要一個適合於這些生活活動的室內空間. 可見, 室內空間的設計效果影響著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 我們都知道, 空間是建築的主體. 在室內空間中為了滿足人的基本空間要求, 不只要為人們提供不同型別的, 固定的, 半固定的和可變動的室內空間環境, 而且環境中還要有足夠的標識, 有形, 色, 材, 光, 聲, 味的變化. 人們需要一個健康, 舒適, 愉悅和富於文化品位的室內環境, 室內空間的象徵和表現作用折射出了人們的精神文明和高度的文化發展, 而室內空間造型是室內設計要表現的一個重要方面, 是室內設計的基礎. 美的空間造型, 實際的使用功能和人的感知作用是統一於室內設計的概念之中的.

  我們時代的主調是以相互關聯的方法看待一切. 古代建築的傳統空間組織方法, 它的閉合, 對稱, 比例, 韻律和節奏; 它的親切宜人的材料和尺度以及色彩的使用; 它的整體的秩序對目前來說並沒有完全失去意義, 而有許多正是如今新的起點的基礎. 它的許多空間造型特徵還反映了不同民族和地區的人們的喜好和文化背景, 是室內設計成為將不同的因素在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綜合在一起的藝術. 儘管取得室內空間多方面因素的統一, 需要掌握豐富的手段, 而體現室內設計這一綜合因素的藝術效果的手段就是要抓住室內空間造型. 其它如形, 色, 材, 光, 聲的因素均籠罩在空間造型的大傘之下.

  空間的形狀: 室內空間是按其形狀被人們感知的. 形狀告知了其用途, 巨大的室內空間能構成一個集中的以他為中心的目標, 但空間還是有被切割重組的特徵, 這也是現代建築室內空間的一個重要形態特徵. 經過切割重組可變成多種形狀, 被切割的部分與切除的部分彼此保持著一定的分割和聯絡. 如果再將他們重新組合在一起, 將自然形成空間形狀的多樣協調和審美趣味.

  室內空間是由點, 線, 面, 體佔據, 擴充套件或圍合而成的三度虛體, 具有形狀, 色彩, 材質等視覺要素, 以及位置, 方向, 重心等關係要素, 而空間的形狀將直接影響到室內空間的造型, 室內空間的造型又直接受到限定空間方式的影響, 室內空間的高低, 大小, 曲直, 開合等都影響著人們對空間的感受. 因此室內空間的形狀可以說是由其周圍物體的邊界所限定的. 包括平面形狀和剖面形狀. 由於空間與空間的連續性往往不像雕塑等實體那樣明確, 而經常表現的更為複雜, 通透, 尤其是一些較開敞的不規則空間, 其滲透和流動更為突出.

  空間的尺度: 空間的形狀與空間的比例 尺度都是密切相關的, 直接影響到人對空間的感受.

  室內空間是為人所用的, 是為適應人的行為和精神需求而建造的. 因此, 在可能條件下, 我們在設計時應選擇一個合理的比例和尺度. 這裡所謂的”合理”是指符合人們生理與心理兩方面的需要. 當我們觀測一個物體或者說室內空間的大小時, 往往運用它周圍以知大小的要素, 作為衡量的標尺. 這些已知大小的要素成為尺度給予要素. 其一, 他們的尺寸和特徵是人們憑經驗獲得並十分熟悉的; 其二, 人體本身也可以度量空間的大小, 高矮. 因此, 我們可以把尺度分成兩種型別:

  1. 整體尺度—室內空間各要素之間的比例尺寸關係;

  2. 人體尺度—人體尺寸與空間的比例關係.

  注意, 這裡要說明的是”比例”與”尺度”概念不完全一樣. 比利是指空間的各要素之間的數學關係, 是整體和區域性間存在的關係. 而尺度是指人與室內空間的比例關係所產生的心理感受. 因此有些室內空間同時要採用兩種尺度. 一個是以整個空間形式為尺度的; 另一個則是以人體作為尺度的, 兩種尺度各有側重面, 又有一定的聯絡.

  所有的空間要素, 無論是廠家預先製造的, 還是設計者經過選擇的, 都有一定的尺寸. 儘管如此, 每個要素的大小仍然要通過與周圍要素相比較才能被感知. 比如室內立面上的窗戶, 他們的尺寸和比例, 他們的間隔和整個立面尺寸, 都有著密切的視覺關係. 如果窗戶都採用相同的尺寸和形狀, 他們與立面的尺寸就產生一種尺度關係. 但是如果某一個窗戶比別的窗戶都大, 那麼它就給立面的構圖產生另一種尺度, 這種尺度的跳躍會使人意識到這個窗後面的空間的尺寸, 或者告訴人們這個空間具有特別的意義; 或者它還改變人們對整個立面尺寸和其它窗戶尺寸的理解. 由許多室內要素的尺寸都是人們所熟悉的, 因而能幫助我們判斷周圍要素的大小, 像住宅室內的窗戶, 門, 傢俱等, 能使人們想出房子有多大, 有多高; 樓梯各欄杆可以幫助人們去度量一個空間的尺度; 正因為這些要素為人們所熟悉, 因此他們可以有意識的用來改變一個室內空間的尺寸感.

  人體尺度是建立在人體尺寸和比例的基礎上的. 由於人體的尺寸因人的種族, 性別及年齡的差異, 因此不能當作一種的度量標準; 我們去可以伸手在牆上量出一個房間的寬度的大概尺寸. 同樣, 如果伸手能觸及頭上的頂棚, 我們也能得到它的高度. 一旦我們鞭長莫及而坐不到這些時, 就得依賴別的直觀線索, 而不是憑觸覺來得到一個空間的尺度概念了. 我們可以用那些意義上和尺寸上與人體有關的要素作為這種線索, 如桌子, 椅子, 沙發等傢俱, 或者樓梯, 門, 窗等. 這些要素, 不僅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個空間的尺寸, 也會使空間具有人體尺度和親近感.

  由此我們可以斷定, 室內空間的尺度應與室內的功能使用要求相一致, 儘管這種功能是多方位的. 例如住宅中的居室過大的空間將難以造成親切, 寧靜的氣氛. 正如前幾週上法規課 , 劉茂華老師講的, 現代住宅設計的原則是3 大1 小1 多. 為此, 居室的空間只要能夠保證功能的合理性, 即可獲得恰當的尺度感, 但這樣的空間尺度卻不能適應公共活動的要求. 對於公共活動來講, 過小或過低的空間會使人感到侷限和壓抑, 這樣的尺度感也會影響空間的公共性. 而出於功能要求, 公共空間一般都具有較大的面積和高度, 如酒店共享空間, 銀行營業大廳, 博物館等, 從功能上看要具有巨集偉, 力量, 博大的氣氛, 都要求有大尺度的空間. 這也是功能與精神所要求的. 那些歷史上的教堂建築, 其異乎尋常高大的室內空間尺度, 主要不是由於功能使用要求, 而是精神方面的要求所決定的.

  空間的分隔和聯絡: 室內設計一般要進行空間組合, 這是空間設計的重要基礎. 而空間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 主要是通過分隔的方式來完成的. 當然, 空間的分割與聯絡也是相對的, 相輔相成. 從空間的整體要求看, 只談分隔不談聯絡, 或只談聯絡不談分隔都不可能體現現代空間設計的環境整體意識, 也不可能滿足人們在室內空間的各種生活活動和精神方面的要求. 要採取什麼分隔方式, 既要根據空間的特點和功能使用要求, 又要考慮到空間的藝術特點和人的心理要求.

  講到室內空間的分割和聯絡, 自然涉及到空間的”圍””透”關係. 只圍而不透的室內空間誠然會使人感到私密, 閉塞, 只透而不圍的空間儘管開敞, 但處在這樣的空間中使人猶如置身室外, 同樣也失去了室內空間的意義了.

  室內空間要採取什麼分隔方式, 既要根據空間的特點和功能使用要求, 又要考慮到空間的藝術特點和人的心理需求. 前面提到, 空間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 主要是通過分隔的方式來體現的, 空間的分隔換種說法就是對空間的限定和再限定. 至於空間的聯絡, 就要看空間限定的程度( 隔離實現, 聲音, 溼度等), 即限定度. 同樣的目的可以有不同的限定手法; 同樣的手法也可以有不同的限定程度.

  儘管限定的要素十分有限, 基本限定的手法也是屈指可數的有限的幾類, 但他們以不同的具體材料, 不同的具體色彩並按不同方式組合後形成的空間卻是豐富多樣的. 同樣是為了分隔空間, 比如在一個餐廳中, 用屏風, 矮牆, 花臺, 欄杆等不同的手法, 心理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 用什麼材料, 什麼造型, 看上去是否穩定, 位置是高是低, 是否遮擋視線, 是否可以依靠等. 這一系列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它所限定的空間. 因此, 室內空間的限定實際上可以理解為是在原有的母空間中的再限定. 其基本的幾種限定方式與一次限定大致相同, 但對人的心理影響效果還是有些差異, 通過前述可以歸納出幾種限定方式:

  1. 圍合與分隔

  圍合是一種基本的空間分隔方式和限定方式. 一說到圍, 總有一個內外之分, 而它至少要有多於一個方向的面才能成立; 而分隔是將空間再劃分成幾部分. 有時圍合與分隔的要素是相同的, 圍合要素本身可能就是分隔要素, 或分隔要素組合在一起形成圍合的感覺. 在這個時候, 圍合與分隔的界限就不那麼明確了. 如果一定要區分, 那麼對於被圍起來的內部, 即這個新的”子空間”來說就是”分隔”了. 在室內空間, 利用這些材料要素再圍合成再分隔, 可以形成一些小區域並使空間有層次感即能滿足使用要求, 又有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例如中國傳統建築中的”花罩”, ”屏風”等就是典型的分隔形式, 它可以將一個空間分為書房, 客廳以及臥室等幾部分, 劃分了區域也裝飾了室內空間. 又如大空間辦公室中常用傢俱或隔斷構件將大空間劃分若干小組團, 在每個小組團裡有鍾圍合感, 創造了相對安靜的工作區域; 外側則是交通區域和休息區域, 使每個組團之間既有聯絡又具有相對的區域性, 很適合現代辦公的空間要求和管理方式.

  2. 覆蓋

  在自然空間中進行限定, 只要有了覆蓋就有了室內的感覺. 四周圍得再嚴密, 如果沒有頂的話, 雖有向心感, 但也不能算是室內空間; 而一個茅草亭子, 哪怕它再簡陋破舊, 也會給人室內的感覺. 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有了覆蓋的要求.

  在自然空間裡有了覆蓋就可以擋住陽光和雨雪, 就使內外部空間有了質的區別, 與在露天感覺完全不同. 在室內空間裡再用覆蓋的要素進行限定, 可以有許多心理感受. 例如在空間較大時, 人離屋頂距離遠, 感覺不那麼明確, 就在區域性再加頂, 進行再限定. 例如在的上部設幔帳或將某一部分的頂區域性吊下來, 使這頂與人距離進些, 尺度更加宜人, 心理感覺也親切, 愜意. 有時為了改變原來屋頂給人的視感, 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或材料重新設定覆蓋物, 軟化了整個環境的情調. 在室內設覆蓋物還可使人心理有種室外的感覺, 例如在一些大空間特別是旅館的中庭中, 人坐的部分用一個個裝飾性垂吊物, 或遮陽傘, 或燈飾, 或織物等, 再加上週圍的樹木, 花鳥, 水體, 天光等因素, 彷彿又置於大自然的懷抱中. 這正符合在室內創造室外感覺的意圖. 因為人本來與自然有鍾天然的難以割捨的親切關係, 在室內空間環境中, 儘可能的使人有自然感, 室外感, 是對人性的迴歸. 因此有時有意識的在室內空間設計中運用室外因素可以給人帶來心理愉悅.

  3. 抬起與下凹

  這種限定是用來變化地面高差來達到限定的目的, 使限定過的空間在母空間中得到強調或與其它部分空間加以區分. 對於在地面上運用下凹的手法限定來說, 效果與低的圍合相似, 但更具安全感 , 受周圍的干擾也較小. 因為低本身就不太引人注目, 不會有眾目睽睽之感, 特別是在公共空間中人在下凹的空間中心理上會比較自如和放鬆. 有些家庭起居室中也常把一部分地面降低,, 沿周邊佈置沙發, 使家的親切感更強, 更像一個遠離塵世的窩. 抬起與下凹相反, 可使這一區域更加引人注目, 像教堂中的講壇和歌廳中的小舞臺就是為了使位置更加突出, 以引起人們的視覺注意.

  在室內空間中, 同室外空間不同的, 就是這些手法不僅可在地面上做文章, 也可以在牆面或頂面上出現. 只不過可能叫法不同而稱為”凹入””凸出”或”下吊”等. 不過這些都有一定尺度上的限制, ”下吊”部分過大, 人們可認為是”覆蓋”, 牆面上”凹入”或”凸出”部分過多, 人們又可看作是另一個空間, 而如果尺度過小, 又可能被看成是肌理變化. 當然這僅是相對而言.

  4. 肌理變化

  對室內空間的限定來說, 肌理變化可說是較為簡便的方法. 以某種材料為主, 區域性換一種材料, 或者在原材料表面進行特殊處理, 使其表面枝幹發生變化( 如拋光, 燒毛等) 都屬於肌理變化. 有時不同材料肌理的效果可以加強導向性和功能的明確性, 不同材料肌理的運用也可以影響空間的效果, 而且用肌裡變化還可組成圖案作為裝飾等等.

  在室內的空間再限定往往是多次的, 也就是同時用幾種限定方法對同一空間進行限定, 例如在圍合的一個空間中又加上地面的肌理變化( 如石材, 地毯

  ), 同時頂部又進行了覆蓋或下吊等, 這樣可以使這一部分的區域感明顯加強.

  空間的分隔和聯絡, 是室內空間設計的重要內容. 分隔的方式, 決定了空間之間聯絡的程度, 分隔的方法則在滿足不同的分隔要求的基礎上, 創造出美感, 情趣和意境.

  滿足領域感與私密性:

  對於各種不同型別, 不同功能的室內空間, 一般都要滿足人們的不同活動行為的需要. 有集體需要, 也有獨特的個人需要, 同時不同的需要取決於人不同活動的性質, 主動的還是被動的, 有聲音的還是安靜的, 公眾的, 小規模的抑或是私人的. 如果室內空間存在不只一種的用途, 那麼就需要讓他們共存. 既要滿足人們公眾活動要求, 當然也要滿足人們對空間的領域感和私密性, 因為人們的某些活動( 如會議, 觀演, 購物等) 可能需要緊密聯絡在一起, 或是相互毗連; 而人的另一些活動( 如休息, 會談, 學習等) 由於私密性的原因又可能要求有間距, 或者分隔. 有些活動可能要求進出方便; 而另一些活動則需要控制進出; 有的活動(KTV, 臥室等) 會有特定的空間要求, 而另一些則可以較靈活或有可能去公用一個通用空間.

  文丘裡說過: ”建築的基本目的是去圍合空間, 形成一場合, 並非僅僅去追求空間的嚮導. ”意思就是說空間要表現出層次, 要有相對的公共性與私密性的領域, 並且要有一系列有象徵, 可被識別的標誌加以區分. 在這裡, 對場所的強調, 實際上也就是對領域感的強調. 領域感的形成正是室內空間具體化的體現, 包含有人在其中從事某種或某幾種活動的含義. 強調領域感就是要把空間與人的社會活動與人們心理上的要求統一起來. 這是空間設計創作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之一.

  對於私密性, 它的特點可用”靜”和”密”二字加以概括. ”靜”是相對的, 是對該領域的空間氣氛的特定要求; ”密”則是形成領域感的具體分隔手段和先決條件. 沒有一定程度的”密”, 也形不成一定程度的領域感.

  對於不同功能, 不同空間特點的室內, 其領域感的滿足和私密性的形成都有不同的具體處理手法. 像居住空間, 對臥室的私密性要求很高, 空間分隔也就儘量以分隔為主, 空間界限非常明確, 具有全面抗干擾的能力, 保證了安靜, 私密的功能需求. 而起居室中的會客區域, 有時以傢俱進行象徵性分隔, 再加上區域性裝飾地毯進行強化, 這樣領域感便形成了. 但這只是象徵性的, 是一種心理感受形成虛擬的領域感, 其空間劃分隔而不斷, 通透連貫, 流動性極強.

  領域感的形成和私密性的滿足是室內空間造型設計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內容. 只有領域感形成了, 才談得上滿足其私密性, 而領域感的形成具體說來就是依靠各種不同方式的空間分隔處理, 以滿足人們對室內空間的開放或私密性要求. 下面僅從滿足領域感和私密性的角度方面對空間分隔形式加以詮釋.

  1. 分隔

  這種分隔方法使空間界限異常分明, 以實體牆面分隔空間, 達到隔離視線, 溫溼度, 聲音的目的, 形成獨立的一個空間, 具有很強的私密性.

  2. 相對分隔

  通過屏風, 隔斷等, 使空間不是完全封閉, 具有一定流動性, 空間界限不是十分明確. 這種分隔形式形成的領域感和私密性不如分隔來的強烈

  3. 意向分隔

  也就是所謂象徵性分隔 . 主要是通過非實體的區域性介面進行象徵性的心理暗示, 形成一定的虛擬領域場所, 以實現視覺心理上的領域感. 具體手法如下:

  建築結構與裝飾構架 利用建築本身的結構和內部空間的裝飾構架進行分隔, 以簡練的電線要素組成通透的虛擬介面.

  隔斷與傢俱 利用隔斷和傢俱分隔, 具有較強的領域感. 隔斷以垂直面分隔為主; 傢俱以水平面的分隔為主.

  光色與材質 利用色彩的明度, 純度變化, 材質的光滑粗糙對比, 照明的配光形式區分, 實現領域感的形成.

  介面凹凸與高低 利用牆面的凹凸與地面, 天花吊頂的高低變化進行分隔, 使空間帶有一定的展示性和領域感, 富有戲劇效果和浪漫情調.

  陳設與裝飾 利用陳設和裝飾分隔, 使空間具有較強的向心感. 既容易形成視覺重心, 也容易產生領域的感覺.

  水體與綠化 通過不同造型的水體與綠化的分隔, 不但能美化擴大空間感, 並劃分出一定區域, 還能使人親近自然的心理得到一定滿足.

  室內空間作為人們活動的主要場所, 無論其所要解決的功能要求, 所要處理的空間關係, 比起室外來, 都要細緻, 複雜的多. 在眼下電腦化, 數字化的社會環境中 , 對於室內空間設計, 其宗旨, 說穿了, 就是為了方便人們各種各樣的生活, 讓人們在室內空間中把主要精力和更多時間投入到自己的個性化生活中去, 作為室內空間, 就應在人們個性化生活中增添一抹亮色, 實質相互”配套”, 相互促進.

  二、 空間設計與設計空間

  對於從事室內設計的人們來說,建築呈現的物化形式往往被表述為一次空間設計,這是因為在同室內設計遞程序序而言,它是必須首先存在的條件。一次空間設計的定位源於人們常規的功能需要和對人與環境的大關係進行了科學研究,進化地從物化本身問題的解決形式、技術的營建和審美的表現上所形成的空間讓人們所熟知。設計理念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某一時期被廣泛流行和仿效,帶來的解決矛盾與功能對應的共性因素也十分普遍,因此空間設計帶來的相同相似的特徵比比皆是。

  空間在這裡是指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通過四維的方式表現出來。而設計在這裡是指有目的的求解問題的方法和過程,通過明確目的和目標指引下有計劃地創造和營建出來。

  建築的或構築的空間設計對於室內的設計來說是一個原創的構成依據,是限定室內空間中人們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平臺。一次空間設計成為建築師所統籌營建的人們共性需求的場域空間,提供了為人們生活所直接關聯的設施條件。傳統的或保守的一次空間設計在一定時期其形式區別不大,但隨著科學技術和生活觀念的變化帶來的新型制也逐漸豐富起來,成為一切深入研討室內設計環境的基礎,這無疑為室內的設計提供了創新的激情動力。

  設計空間是室內設計師對一次的空間設計基礎的現有場域及設施條件去再次營建人與環境的個別需求,深入研討人與物、物與物、人與人之間的機能關係,是空間設計的延伸與深入。因此室內設計將為這一具體的生活環境,在特定條件下來營建個體(組)人與它們之間的關係,將更具有現實的意義。

  空間設計和設計空間是一對很有趣味的問題。前者是以提供在大環境中常規功能空間場所為主要目的,而後者則是指以再創空間來適合具體人的需求。兩者不是一組語言的遊戲,而是一個關係到對室內設計目的與設計實質的深入探討。

  空間設計具有人們所需的共性特徵,目前又是以法律規範的前提下定位的,其常規的處理方法在理念、技術、材料、經濟、施工、管理等因素中產生的千差萬別讓空間品質也各不相同。優劣的空間設計呈現與設計者自身修養有著很大關係,設計者們之間的層次差別也會在其建築設計的室內空間中隨處可見。

  空間設計還要依託於政治、文化、環保、資源、工期及地域的世俗認知等關係,落實於物化就會適時的產生某些特定模式。優良的空間設計不但會得到同行的模仿與推廣,也會得到業主的喜歡和接受,同樣也會讓室內設計師所鍾愛。

  空間設計的成因是以研究人為前提的,在商業、住宅、辦公、展覽等一系列功能需求的目標中,尋找對應的空間設計物化形式,使某一型別的建築在特色的空間中表現出來,服務於人們。而設計空間的探求不但要在人需上來展開,還要在人體、人情、人性的拓展上實現設計的物化,使空間更具實用性、情感性和個性化。

  空間設計的室內特徵是以單元為結構,一棟建築,一組樓群的呈現,讓室外環境也大同小異,模仿與相似比比皆是。而設計空間同樣也在做大量的移植裝修工作,千篇一律,極盡克隆之能事。這表現出適時的一種流行狀況,當然,空間設計與設計空間的原創是需要設計的主群體們的共同努力,來實現創新與引導人文景觀的營建。

  空間設計是基礎的,它在飾面材料下承擔著荷載與區域分隔,屬常常被遺棄和忽視的界定構築要素,扮演著出力不討好的角色。在住宅的空間設計中,如今讓買房之人一路挑挑撿撿反覆思量的房源戶型,很大部分不約而同的認知都來自對建築的室內形式的空間設計與環境內涵,面積多寡、廳室大小、佈局利弊、舉架牆距、設施狀況、生活超前意識、能源利用、環境保護等都將成為認定空間設計好的基礎條件。

  第9樓設計空間是拓展的,它在聽覺、視覺、嗅覺、觸覺、感覺等人的臨界狀態下,於現實的空間同人們的條件關係中營建出來的新的場域,親和地承載著人情的寄託,在住宅設計空間中,追求的是讓人感悟在這特定物化生活空間中的質量與品質。個性的設計空間表現能讓人體驗到陽光的燦爛、空氣的清新、功能的合理、色彩的溫馨、傢俱的實用、空間的豐富、尺度的宜人、生活的安逸等等,成為人們感受生活提升設計空間質量的定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