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之痛 家裝如何報價更受歡迎?

築家屋 人氣:2.52W

本站訊 前不久發起的《北京晚報家庭裝修消費調查》。通過此次調查,家裝行業內普遍存在的“通病”逐一浮出水面。針對這些“通病”,本刊將推出“家裝之痛”系列報道。本期聚焦“報價方式”。

“裝修是本糊塗賬。裝完了,賬可能都沒算明白。”經歷過裝修的人,往往會有類似的感慨。尤其是在面對各家裝公司形式各異的報價單時,專案、工藝、用材、用量、 單價……消費者看不看得懂暫且不說,即便看懂了,後期施工過程中也會衍生出各種各樣新的問題。清工、清工輔料和施工主材整體打包,如今的消費者更傾向於哪種裝修組織形式?市場上常見的報價方式,又有哪種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家裝之痛 家裝如何報價更受歡迎?

家裝之痛 家裝如何報價更受歡迎? 第2張

全屋比逐個空間報價更受歡迎

目前市場上,家裝 公司的報價形式可以歸納為七類:不含主材、輔材,按照工費報價;包含輔材,按照工序進行全屋報價;包含輔材,按照大項進行全屋報價;包含輔材,按工序逐個 空間報價;包含輔材,按照大項逐個空間報價;包含主材、輔材,全屋按每平方米報價和包含主材、輔材,工程與主材分開報價。

 調查結果顯示,面對眾多選擇,34.78%的被調查者喜歡“包含輔材,按照工序進行全屋報價”的報價形式。記者同時發現,調查結果中,選擇“全屋報價”形式的被調查者遠多於“逐個空間報價”,前者約為後者的2倍有餘。

今年以來,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家裝公司,更願意採取全屋按平方米計價的形式。在調查中,21.74%的被調查者表示喜歡“包含主材、輔材,全屋按每平方米報 價”,在他們看來,比起按項報價,這種報價方式更為簡單明瞭。不過,個別消費者認為家裝公司在按平方米報價時,並沒有說清楚各個專案分別怎樣收費,所以可 能會在施工後期出現“雷點”,從而導致增項。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反倒更喜歡包含輕工輔料的純施工報價方式,他們的想法是,自己選購主材不僅能夠讓 房屋在裝飾上更為個性化,也有利於對主材等產品的質量把控,比起讓家裝公司提供,自己挑的始終更靠譜。

“按平方米報價清晰明瞭,利 於比價,業主不需要對家裝懂太多,也可以簡單明瞭地看懂報價單。”愛空間CEO陳煒說,“至於有些消費者擔心的平方米報價不透明、易增項的問題,其實如果 家裝公司按項報價,但把每一個單項的價位都定得很高,那麼即便後期沒有增項,裝修以後的總價也不會太低,其實這是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

也有一些公司,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選用相應的報價形式。“居然裝飾快屋板塊業務採取套餐報價形式,而樂屋板塊則是倡導的純施工、主材可代購的方式,給客戶 提供個性化更強的純施工報價。”居然裝飾運營副經理袁朝輝稱,從總體數量上講,選擇裝修套餐的消費者會更多些。

 袁朝輝認為,家裝公 司無論採用哪種報價方式,都要給消費者提供詳盡的明細清單,即便是按照平方米報價,也應讓消費者瞭解家裝過程中每一個專案的收費標準。例如某套餐的報價是 599元/平方米,其中地面找平這一單項收費是1000元,因為有詳盡的明細清單,所以能夠幫助消費者避免後期增項。

家裝公司提供的主材不願用?

 在調查結果中,在回答更願意選用哪種家裝模式時,45.65%的被調查者選擇“施工及主材整體打包”,半數以上的消費者選擇了“清工”或“清工輔料”。而對 於是否願意使用家公司提供的主材,只有13.04%的被調查者給出了肯定的答案,76.09%的被調查者表示要“看情況”。同時,記者發現,在回答喜 歡哪種報價方式時,選擇“包含主材和輔材”選項的被調查者人數,僅為喜歡“包含輔材”的一半。

 自去年以來,網際網路家裝公司大有愈演 愈熱的趨勢,從某網際網路家裝企業推出款699套餐以來,各大家裝公司便開始紛紛加入到低價陣營中來,自此,包施工、包主材及輔材的698套餐、599 套餐、598套餐等層出不窮,猛一看,這種一站全包式的套餐確實讓消費者省了不少心。但奇怪的是,本刊的調查問卷顯示,其中大多數消費者卻並不希望使用家 裝公司提供的主材。

 “我擔心家裝公司給我提供的主材產品都是不知名的品牌,甚至有些品牌在建材市場都找不到,即便他們提供的產品是 知名品牌,但又可能是該品牌的‘款’,質量沒有市場上的好。”消費者李女士對北京晚報家居週刊記者說,這回是他們家第二次裝修了,在次裝修時他們 就選擇了施工、主材及輔材整體打包的套餐,但沒想到的是,儘管家裝公司提供的馬桶是市面上的知名品牌,但卻是很多年前的庫存款,不僅安裝起來費了不少功 夫,而且在使用效能上也略有欠缺。

“這種情況的確存在。”家裝業內人士李峰(化名)稱,儘管家裝企業表示會用價效比的產 品,但是消費者李女士所說的情況也是存在的,所以的方式就是消費者在前期跟家裝公司簽署合同的時候,能夠將套餐內所用產品的品牌及產品型號全部備註清 晰,包括如果個別產品出現斷貨情況,備選產品的品牌及型號也要在合同上註明,以便後期出現問題時,消費者向家裝公司維權時有理可依、有據可循。

“現在,資訊非常透明,家裝公司提供的產品市場上是否有售,通過網際網路便可以查到。”陳煒認為,家裝企業只有不斷跟隨消費者的需求對產品進行換代升級,才能在 市場站住腳。“以浴霸為例,之前多數公司用的是燈暖浴霸,然而燈暖浴霸光照強烈,可能會對三歲以下兒童的眼睛造成傷害,於是現在一些公司已改用風暖浴 霸。”據他介紹,企業為了收集消費者的裝修建議,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參與感群,對於消費者集中反應的問題加以改進。

設計施工主材分離或將成未來趨勢

 據業內人士透露,與中裝企業偏好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服務”不同,施工、設計、產品全部分開是國際上更為普遍的一種家裝方式。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家裝中的每一項,消費者都可以在各個不同的領域找到為擅長此專案的專業人士。

 “外國人在裝修一套房子的時候,首先他們會找一家專門的設計機構,然後再另外找一家專門的施工機構。但中國的消費者想要裝修一套房子,只要找好家裝公司就可 以了,至於設計師和施工工隊,家裝公司都會為消費者一站式配齊,但是這樣的話問題也來了,對於從屬於家裝公司的設計師們,他們到底是應該將客戶的利益放在 首位,還是將家裝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呢?”

 李峰稱,如果設計師將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那麼家裝公司的利益就要往後放,但是如果將家 裝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那麼客戶的利益則很有可能受損,這可能也就是為什麼家裝行業一直以來長期存在“設計師吃主材回扣”的頑疾。此前就有媒體報道稱,大 多數建材家居產品都在給設計師支付回扣,其中陶瓷衛浴產品的回扣多,一般在30%左右。

“設計師畢竟是家裝公司的員工,所以他們一般情況下肯定得首先考慮家裝公司的利益。”李峰說,其實設計師以家裝公司的利益為先也是合情合理。

 據瞭解,發達早已經將“獨立設計師”這個概念系統化,而提供設計、施工一站式服務的家裝公司,其實是獨屬於中國市場的一種特殊存在。

事實上,近幾年,專業提供設計服務的機構越來越“吃香”。“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設計收費這一現象越來越認可,圈內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獨立設計師,儘管收費相 對較高,但是他們能給客戶提供更為專業的設計服務。”李峰同時指出,此前以居然裝飾為代表的一些傳統家裝企業,也開始嘗試將設計、施工分開進行。他認為, 當設計師開始脫離家裝公司自立門戶,那麼這就意味著中國的家裝市場要開始進入到一個“細分”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