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晨:努力成為設計界一股小小新勢力

築家屋 人氣:1.11W

次知道林晨,是在東方衛視《美好生活家》節目上。他作為節目特邀設計師,將一個髒亂差的畫室改造成色彩繽紛、溫馨宜居的畫室之家。這是一次有關生活與藝術的空間改造,也是一次有關新生活方式的型別探索。這期節目的改造,被林晨稱為“魔都夢想圖鑑”。他說:設計師的使命就是打造一個精緻的皮囊,好看而且好用;而委託人的生活則是賦予一個生動的靈魂,溫暖而且有愛。

作為一個自己創業的80後設計師,林晨也在上海這座魔幻都市中追逐著自己的夢想。對每一個來上海打拼的年輕人來說,上海充滿著無限可能,卻也有著無數難關等著他們逐一攻破。當被問及創業中遇到過哪些難關時,林晨直言不諱:“的難關是設計費收不到。”語氣中帶著些許調侃和無奈。這或許是許多年輕設計師普遍面臨的難題。但這並不妨礙他對建築和設計的熱情。這是他的職業。他要做的,只是帶著熱愛和堅持,讓平凡的世界因為他的設計而發生一點小小的改變,美好的改變。

“我希望能成為一股小小的新的勢力去改變當下的生活或者說這個世界,這是一個鼓勵,也是我對自己的一個期許。”

林晨:努力成為設計界一股小小新勢力

我所做的事都和建築有關

每個階段都不一樣。比如本科選擇建築學專業,是受到我的好“基友”的影響,後來他沒學建築,他學醫去了,我學了建築。第二個是我的本科老師,現在廈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王紹森教授,他告訴我建築師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的素質,也是由於他介紹了一位來自荷蘭的教授Raoul Bunschoten到廈門大學做客座教授,我接觸到了西方建築學教育,後來通過老師的推薦,我去了倫敦AA建築學院。在倫敦AA建築學院時對我影響比較大的就是我的導師帕特里克·舒馬赫,他是扎哈·哈迪德建築師事務所合夥人。在英國,我又認識了我很早就知道的建築師俞挺,回國之後我到設計院工作就是跟著他的,他現在也是我的精神導師。所以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人對我有重要影響。

西方實驗音樂大師John Cage曾說過一句話:“Every thing we do is music.”即所有我們能做的事都跟音樂有關,而我的信條是“every thing we do is architecture”。我的思維非常建築學,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包括我現在做室內設計、產品設計,其實都是基於建築學的思維方式,它已經定勢了,我所做的事都跟建築有關。

林晨:努力成為設計界一股小小新勢力 第2張

從務虛到務實,再回到務虛

難關就是設計費收不到,公司快垮了。我們團隊比較有意思的是,大家都還蠻團結的,既使是公司比較糟糕的時候,走的人也不多。現階段我覺得還是要堅持,如果你要做一個設計師,你就要預設這是一個很艱辛的生活,如果你想過一個Easy life,你就不要當設計師。設計行業是一個老人行業,這些困難早點發生比較好,因為你要做到50歲、60歲甚至70歲,繼續做下去就是了。

首先你要真的喜歡它,因為從賺錢的角度來說,很少有人會投資設計行業或者設計公司,因為它的回報率沒那麼高。我們是一個很緩慢的循序漸進、細水長流的一個行業,但是不排除一些很大咖的事務所可以做得很好。像日本、臺灣、香港、東南亞或者西歐的大多數公司,其實也都是一種興趣在支撐,很少有做到非常好的,大多數人把它當成一個職業,然後熱愛它,認真去做就好了。

從讀書到工作,我感覺是這樣一個過程:以前讀書時很務虛,形而上,眼高手低,參加工作、自己創業之後就開始變得很務實,接地氣,當然也有創業的各種壓力。其實現在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我覺得接下來設計師又要稍微務虛一點,從精神層面甚至哲學層面重新迴歸本心,不能只跟著專案,也要在方法論上有所提升。從務虛到務實,再回到務虛,我希望是這樣一個過程。

林晨:努力成為設計界一股小小新勢力 第3張

在平凡中創造美好

我分析了一下這三個字。“新”代表一種新的力量,一個新的態度,它肯定是跟以往有所不同。作為“勢力”來講,我覺得我還不敢當,因為“勢力”是要形成某種特徵的風格,一種宣言,讓別人感覺到確實改變了大家的生活,改變了大家整體的價值觀。我希望能成為一股小小的新的勢力去改變當下的生活或者說這個世界,這是一個鼓勵,也是我對自己的一個期許。

說實話沒有,但是為了編公司的作品集,我們就想了一句話“設計讓生活更美好”。聽著很像房地產公司的宣傳,但是我覺得生活其實有時候挺無聊的,設計在某種意義上能帶來一些愉悅,讓生活顯得更有趣,我覺得這可能就是設計的價值。帶來一點點美好,一點點有趣就夠了,不需要革命性的改變,不要把自己想得太偉大了,我們也都是正常人,大家只是把它當成一種職業,只是說你在職業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