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十大原則

築家屋 人氣:3.37W

水理論是什麼呢?實際上就是地理學、地質學、星象學、氣象學、景觀學、建築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資訊學等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瞭解自然環境,順應自然,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與生存環境,贏得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現代的十大原則

 

    正是基於這一追求,在裝修理論及其實踐的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際經驗,也通過理論思維,汲收融匯了古今中外各門科學、哲學、美學、倫理學、以及宗教、民俗等等方面的眾多智慧,終形成了內涵豐富、綜合性和系統性很強的獨特理論體系--現代裝修學。概括起來有十大原則。 

 

一、整體系統原則 

 

    整體系統論,作為一門完整的科學,它是在本世紀產生的;作為一種樸素的方法,中國的先哲很早就開始運用了。裝修理論思想把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這個系統以人為中心,包括天地萬物。環境中的每一個子系統都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轉化的要素。裝修學的功能就是要巨集觀地把握協調各系統之間的關係優化結構,尋求組合。 

 

    裝修學充分注意到環境的整體性。《黃帝宅經》主張“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面板,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如斯,是事嚴雅,乃為上吉。”清代姚延鑾在《陽宅整合》卷《丹經口訣》中強調整體功能性,主張“陽宅須擇地形,背山面水稱人心,山骨來龍昂秀髮,水須圍抱作環形,明堂寬大斯為福,水口收藏積萬金。關煞二方無障礙,光明正在旺門庭。” 

 

    整體原則是裝修學的總原則,其它原則都從屬於整體原則,以整體原則處理人與環境的關係,是現代裝修學的基本點。 

 

二、因地制家原則 

 

    因地制宜,即根據環境的客觀性,採取適宜於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大壯卦》提出:“適形而止”。先秦時的姜太公倡導因地制宜,《史記.貸殖列傳》記載:“太公望封於營丘,地瀉滷,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漁鹽。” 

 

    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差異很大,土質也不一樣,建築形式亦不同。西北乾旱少雨,人們就採取穴居式窯洞居住。窯洞位多朝南,施工簡易,不佔土地,節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涼,人可長壽,雞多下蛋。西南潮溼多雨,蟲獸很多,人們就採取幹闌式竹樓居住。《舊唐書.南蠻傳》曰:“山有毒草,蝨腹蛇,人並樓居,登梯而上,號為幹闌。”樓下空著或養畜,樓上住人。竹樓空氣流通,涼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處。此外,草原的牧民採用蒙古包為住宅,便於隨水草而遷徒。貴州山區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這些建築形式都是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條件而創立的。 

 

    中國現存許多建築都是因地制宜的楷模。湖北武當山是道教名勝,明成祖朱棣當初派三十萬人上山修廟,命令不許劈山改建,只許隨地勢高下砌造牆垣和寶殿。 

 

    中國是個務實的,因地制宜是務實思想的體現。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切實有效的方法,使人與建築適宜於自然,迴歸自然,反樸歸真,天人合一,這正是裝修學的真諦所在。 

 

三、依山傍水原則 

 

    依山傍水是裝修學基本的原則之一。山體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萬物生機之源泉,沒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發現的原始部落幾乎都在河邊臺地,這與當時的狩獵和捕撈、採摘經濟相適應。 

 

    依山的形勢有兩類,一類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環繞,奧中有曠,南面敞開,房屋隱於萬樹叢中。湖南嶽陽縣渭鄉張谷英村就處於這樣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餘脈綿延至此,在東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擁成一朵蓮花。明代宣德年間,張谷英來這裡定居,五百年來發展六百多戶、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族,全村八百多間房子串通一氣,男女老幼尊卑有序,過著安寧祥和的生活。 

 

    依山另一種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履蓋著山坡,從山腳一直到山腰。長江中上游沿岸的碼頭小鎮都是這樣,背梳山坡,拾級而上,氣宇軒昂。有近百年曆史的武漢大學建築在青翠的珞珈山麓,設計師充分考慮到特定的裝修,依山建房,學生宿舍貼著山坡,象環曲的城牆,有了個城門形的出入口。面平臺上以中孔城門洞為軸線,圖書館居中,教學樓分立於兩側。主從有序,嚴謹對稱。學校得天然之勢,有城堡之壯,顯示了高等學府的弘大氣派。 

 

    六朝故都南京,濱臨長江,四周是山,有虎踞龍盤之勢。其四邊有秦淮河人江、沿江多山磯,從西南往東北有石頭山、馬鞍山、幕府山;東有鐘山;西有富貴山;南有白鷺洲和長命洲形成夾江。明代高啟有贊曰:“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誇天下壯。” 

 

四、觀形察勢原則 

 

    清代的《陽宅十書》指出:“人之居處宜以大山河為主,其來脈氣,關係人禍為切要。”裝修學重視山形地勢,把小環境放人大環境考察。 

 

    中國的地理形勢,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條大的緯向構造,如天山棗陰山緯向構造;崑崙山棗秦嶺緯向構造。《考工記》雲“天下之勢,兩山之間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禹貢》把中國山脈劃為四列九山。裝修學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龍脈源於西北的崑崙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泰山人海。南龍由雲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條大龍脈都有幹龍、支龍、真龍、假龍、飛龍、潛龍、閃龍,勘測裝修首先要搞清楚來龍去脈,順應龍脈的走向。 

 

    龍脈的形與勢有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勢是形之崇,形是勢之積。有勢然後有形,有形然後知勢,勢位於外,形在於內。勢如城郭牆垣,形似樓臺門第。勢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單座的山頭。認勢惟難,觀形則易。勢為來龍,若馬之馳,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強,異而專,行而順。形要厚實、積聚、藏氣。 

 

      在龍脈集結處有朝案之山為佳。朝山案山是類似於朝拱伏案之形的山,就象臣僚簇擁君主。朝案之山可以擋風並且很有趣屈之情。如《朱子語類》論北京的大環境雲:"冀都山脈從雲發來,前則黃河環繞,泰山聳左為龍,華山聳右為虎,高為前案,淮南諸山為第二案,江南五嶺為第三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過於冀,所謂無風以散之,有水以界之."這是以北京城市為中心,以全國山脈為朝案,來說明北京地理環境之優勢。 

 

    從大環境觀察小環境,便可知道小環境受到的外界制約和影響,諸如水源、氣候、物產、地質等。任何一塊宅地表現出來的吉凶,都是由大環境所決定的,猶如中醫切脈,從脈象之 *** 細弦虛、緊滑浮沉遲速,就可知道身體的一般狀況,因為這是由心血管的機能狀態所決定的。只有形勢完美,宅地才完美。每建一座城市,每蓋一棟樓房,每修一個工廠,都應當先考山川大環境。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必先後顧之憂,而後富乃大。 

 

五、地質檢驗原則 

 

    裝修思想對地質很講究,甚至是挑剔,認為地質決定人的體質,現代科學證明這不是危言聳聽。地質對人體的影響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 

 

   、土壤中含有微量元素鋅、鉑、硒、氟等,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氣中直接影響人的健康。明代王同軌在《耳談》雲:“衡之常寧來陽產錫,其地人語予雲:凡錫產處不宜生殖,故人必貧而遷徒。”比〈耳談》早一千多年的《山海經》也記載了不少地質與身體的關係,特別是由特定地質生長出的植物,對人體的體形、體質、生育都有影響。 

 

    第二、潮溼或臭爛的地質,會導致關節炎、風溼性心臟病、面板病等。潮溼腐敗這地是細菌的天然培養基地,是產生各種疾病的根源,因此,不宜建宅。 

 

    第三、是地球磁場的影響。地球是一個被磁場包圍的星球,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時刻對人發生著作用。強烈的磁場可以治病,也可以傷人,甚至引起頭暈、嗜睡、或神經衰弱。中國先民很早就認識了磁場,《管子.地數》雲:“上有磁石者,下有銅金。”戰國時有了司南,宋代已普遍使用指南針,皆科學運用地磁之舉。裝修思想主張順應地磁方位。楊筠鬆在《十二杖法》指出:“真衝中煞不堪扦,堂氣歸隨在兩(寸)邊。依脈稍離二三尺,法中開杖精元。”這就是說要稍稍避開來勢很強的地磁,才能得到吉穴。裝修師常說巨石和尖角對門窗不吉,實際是擔心巨石放射出的強磁對門窗裡住戶的干擾。 

 

    第四是有害波影響。如果在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雙層交叉的河流,或者有坑洞,或者有複雜的地質結構,都可能放射出長振波或汙染輻射線或粒子流,導致人頭痛、旋暈、內分泌失調等症狀。 

 

    以上四種情況,舊時裝修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用科學道理加以解釋,在實踐中自覺不自覺地採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