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區】住宅區都市計畫 住宅區設計理念

築家屋 人氣:6.83K

住宅區

住宅小區也稱“居住小區”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支線(如河流)劃分,並不為交通幹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住宅小區一般設定一整套可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層專業服務設施和管理機構。本篇百科將為你介紹住宅區概念、住宅區都市計畫、住宅區設計理念等資訊。

住宅區概念

【住宅區】住宅區都市計畫 住宅區設計理念

住宅小區也稱“居住小區”,居住小區(housing estate)是以住宅樓房為主體並配有商業網點、文化教育、娛樂、綠化、公用和公共設施等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居民生活區,並不為城市交通幹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一般稱小區,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並與居住人口規模(10000--15000人)相對應,配建有一套能滿足該區居民基本的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都市計畫原理》第四版487頁

建築給水排水方面定義:含有教育、醫療、文體、經濟、商業服務及其他公共建築的城鎮居民住宅建築區。

住宅區都市計畫

一、生態整體規劃設計的基本思想

現在的都市計畫學科知識對於“生態城市”功能概念的發展是不夠的,因為它是建立在工業文明時代的價值觀念和技術進步基礎上的,是人們針對工業文明所帶來的種種城市問題的被動式的反應,體現的是一種“擴張”或“掠奪”型的規劃思想。因而必須轉變都市計畫觀念、摒棄傳統規劃方法,在新的生態價值觀指導下,創立著眼於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體系是必要的,用新的規劃理論和方法去研究生態都市計畫設計的原理、方法、技術、手段、程式等問題。生態城市是在未來生態文明時代形成的一種不同於以往任何時代、全新的人類生存空間結構的重組。生態城市作為一種可預見的未來人類住區形態,使生態都市計畫具有了未來學的意義,它是對整個人類住區發展與進步的主動預測性地把握。生態整體規劃設計是以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系統為規劃物件,以人—自然整體和諧的思想為基礎,應用都市計畫學、生態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以及多種技術手段(如生態工程、生態工藝),去辨識、模擬、設計和調控生態城市中的各種生態關係及其結構功能,合理配置空間資源、社會文化資源,提出社會、經濟、自然整體協調發展的時—空結構及調控對策。

二、生態城市設計

在編制生態都市計畫的基礎上,要精心做好生態城市設計,以真正實現城市的生態化目標,體現不同城市獨有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風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設計有以下三個方面:

1.城市景觀設計。城市景觀設計的目標是建立由建築、園林等為主的人文景觀和各類自然生態景觀構成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建築景觀設計的重點是在平面規劃的基礎上做好空間天際輪廓線的規劃設計,特別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築景觀設計要在做好高層超高層建築景觀設計的同時,適當佈置低層的生態建築。園林設計的重點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兩岸林帶,以及城市公園、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融生態環境、城市文化、歷史傳統與現代理念及現代生活要求於一體,提高生態效益、景觀效應和共享性。各類自然生態景觀的設計重在完善基礎設施,完善生態功能,提高其生態效益、景觀效應和共享性。

2.城市產業設計。城市產業應當是代表生態文明潮流和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生態產業,是能夠形成強大示範效應的龍頭產業。城市產業設計要在全面客觀地分析城市產業現狀的基礎上,立足於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和生態化、現代化的發展要求,高起點、高標準、科學地予以實施,並且要以生態化的示範產業園區為平臺,建設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以迴圈經濟為特色的生態型工業體系,同時努力發展旅遊、教育、醫療、物流、文化、資訊、房地產等產業,建立生態產品開發、設計、孵化中心。逐步實施現有產業的調整和改造,實現產業的生態轉型。提高生態經濟在GDP中的比重。此外,還要努力推行ISO14000環境質量體系認證、環境標誌產品認證、清潔生產稽核、建綠色企業等,建立企業環境行為、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將企業的環境信用納入企業社會信用體系之中,通過多種媒體向社會公示。

3.城市住區設計。要用生態建築原理對居住區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居住區設計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合理佈局,即綜合考慮城市的地理特徵和水、氣、地質等條件及長遠發展要求,選擇城市居住區的最佳區位和發展規模;二是節能低耗無汙染,即一方面要在建築材料的使用上堅持環境保護原則,避免由於建築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汙染、化學汙染、放射性汙染等,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建築物的朝向、間距等,以解決住宅採光、室內通風等衛生問題;

三、生態整體規劃設計方法的特點

生態整體規劃設計方法與傳統都市計畫方法是不同價值觀體系下的都市計畫方法,因兩者倡導的價值取向不同,決定了兩者在規劃思想、內容、技術、程式等方面都將不同,並具有以下特點:

1.系統觀。生態城市是一類極其複雜的城鄉複合系統,其中各種社會、經濟、自然因素通過各種功能流和反饋關係結成一個錯綜複雜的時空網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單因單果的鏈式思維是行不通的,往往顧此失被,規劃設計必須有系統觀念和網路思維,綜合分析、研究和處理生態城市各要素的整體聯絡。系統思想將生態城市看作一個功能整體,而不是組分間的簡單關聯。

2.綜合觀。綜合觀體現在多學科參與和規劃內容拓展的兩個方面。都市計畫不再僅僅是為了單純的物質建設的需要,必須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結合起來,同時考慮生態環境的安全。生態都市計畫不再侷限於物質規劃,並改變其原先的統治地位,而融空間、經濟、社會、環境等規劃於一體,是一種綜合性規劃。

3.區域觀。生態城市本身就是一種城鄉結合的區域概念,規劃必須以其立足的更大區域範圍為基礎,並把城鄉、區域、國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間層次規劃結合起來進行整體思考研究和共同的行動。

住宅區設計理念

【住宅區】住宅區都市計畫 住宅區設計理念 第2張

一、住宅區設計理念

在規劃指導思想上,不能一切從暢銷、從高利潤出發,應該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以營造最佳居住環境、最好居住條件為中心,使小區規劃達到企業目標功能、環境功能、社會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適合人居住的達到以下目標的住區:

1、生態環境優秀的住區;

2、山水景觀優美的住區;

3、功能質量優良的住區;

4、人居文化上乘的住區;

5、物質、精神可持續發展的住區。

二、為建設這類高品位住區,在規劃設計上應逐步做到:

1、住區空間佈局合理化、科學化。

一是從"以人為本"出發,建築與環境並重,現實與適當超前結合。

二是住區的功能區應佈置得當,有豐富的層次,佈局結構有特色。

2、住區的建築設計與環境的組合應凸顯我國文化內涵,表現豐富的、有個性有特色的主題。即使是主題不突出的住區,在園林設計、建築造型、社群服務等方面也應表現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繽紛的住區、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質量越高、居住環境越好,城市景觀越美。

3、努力建設住區的生態環境系統。

要做到處理"三廢",淨化空氣和水面,落實防風、防塵、防晒措施,改善小氣候,使住區生態環境比原來好得多。生態住區要提倡環保理念、節能理念,充分利用環保材料、節能材料,使用太陽能,節約用水,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

4、美化住區景觀系統,建設"山水住區"。

"山水住區"不是簡單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內涵主要是科學地利用原有山水,適當地建立人造山水,使住區園林化、生態化、美觀化,做到"常年葉綠,四季花開;開門見綠,推窗見景;雨不見泥,風不起塵;空氣清新,賞心悅目"。

5、交通道路應合理分流,減少對居住的影響。

住區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遷居,滿足消防、救護需要,減少對住戶的干擾,保證住的安寧為原則進行佈置,以達到通達性、安全性、方便性、一體性、多層次性的要求。住區道路系統應分級明顯、架構清楚,既要與城市公共系統銜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區而過。如果都市計畫確定公交道路必須穿過住區時,在可能條件下可設計地下道路,以防止對住區的嚴重干擾。

總的來說,人們居住的地方應該合理,方便,就是我們常說的“以人為本”,住宅區設計理念總離不開那四個字。還有住宅區最怕的就是遇到賊,所以在安全方面也要加強,還有人提出智慧化控制系統,例如家中老人突然摔倒暈倒,可以馬上能聯絡到醫院就最好了。還有住宅區設計理念中,除了硬性條件好之外,還要注重軟體服務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