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客戶都認為自己比設計師更會設計

築家屋 人氣:1.1W

為什麼客戶都認為自己比設計師更會設計

  很多業主請的是“設計師”,卻把他當做“繪圖員”在使喚,這是為什麼?

  1.如果設計師的方案次無法打動客戶,一般來說,就會面臨“降級”風險。

  2.由於被僱傭的原因,大部分設計師不佔上風,無論是氣場,或是設計主導性。

  許多時候,設計師費盡心思做出來的設計被客戶一票否決,

  “這設計不行,看過XXX嗎?我比較喜歡那種風格。”

  “這不是我想要的那種感覺,能不能再簡約一點?。”

  “你完全沒明白我的意思,之前不是說好了嗎?”

  客戶也很困惑

  “為什麼設計師的東西達不到我要的水平?”

  “花了這麼長時間設計就給我這麼個東西?”

  “他無法理解我的設計想法和要求?

  我設計得都比他好。”…🤦‍♀️

  設計被反覆修改,改到雙方都身心疲憊,這真是一個難解的問題。設計師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似乎充滿著火藥味,好像只能站在對立的立場才能完成這場兩敗俱傷的合作。但設計師和客戶並不是天生的敵人,這樣的矛盾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我們又該如何解決?以下分享希望你們喜歡。

  01

  感覺未必對!

  設計和相親其實有點像,很多客戶相信感覺,版方案可能直接導致合作流產。相信感覺並沒問題,設計本身就是感官的服務。只是別忘了,設計不是淘寶上的普通商品,是一個服務過程,感覺不代表一切。比如一套家裝設計,客戶要的是新中式風格,客戶給的資料不夠充分,也無法提供特別的方向,很可能設計師做出來的版方案就不是客戶喜歡的,因為單新中式就可以做出至少十種感覺,復古的、時尚的、奢華的、禪意的、純樸的、原生態的。。。要命的是幾種感覺並不是有明顯界限,給設計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同時,許多客戶在前期都不知道自己潛在需求,但設計師做出來的,又不是他想要的。這並不是設計水平問題,而是需要一個磨合過程,因此,相信感覺,但不迷信感覺,給設計師多一次機會也就是給自己多一次機會。

  02

  你足夠信任他嗎?

  信任是種很微妙的感覺,尤其是在陌生人之間快速建立信任感更是難得。客戶在與一位設計師初次合作時,內心往往充滿著不確定。以至於想方設法地介入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在字型、顏色、內容、排版、風格所有細節上都不斷強調自己的想法,設計師甚至無法有發揮的空間。的設計方案又真的是客戶想要的嗎?反而質疑設計師的專業水平。

  客戶在初選擇一位設計師合作時,通過看他過往的設計作品、專案經驗來評估設計師的能力。如果對他的作品感到滿意,給設計師足夠的信任感和空間,相信他在設計領域的專業,也許下一個奇妙的創意會讓產品大放異彩。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實力的設計師作品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客戶很多是他的粉絲,研究他的作品很久了,次接觸之前其實信任就建立了,這也是網際網路時代設計產業的一大特徵。

  基於這點,我想給設計師一點建議:網路宣傳不可盲目,儘量把較為的一面拿出來,不要是圖就往外發,另外,多用完工實景作品,如今客戶很少追著效果圖去找設計師了。的作品,對於前期客戶的信任度是很有幫助的。

  信任感是相互的,客戶給予設計師信任感,設計師也抱著同理心相處。我們要知道,客戶比設計師更瞭解自己的產品,但客戶往往不知道如何表達,準確傳達需求。這時候,設計師要做的是相信客戶在產品方面的專業見解,並用心傾聽:產品設計的初衷、以往的設計風格、哪類目標人群、有哪些競品…

  有些人說:“消費者想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們的責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們將來想要什麼。我記得亨利·福特曾說過,“如果我初是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麼,他們應該是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人們不知道想要什麼,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

  ——《喬布斯傳》

  正如喬布斯所說,大多數客戶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潛在需求。客戶說我想要一匹馬,但其實他們想要更快的交通工具;我想要通訊工具,其實他們想要更高效的聯絡方式,才有了蘋果這樣一家偉大公司的誕生,每一次技術更新迭代都帶來巨大的驚喜。設計的魅力不正是體現在這裡?充分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自由創作,讓每一個靈感迸發新的火花。

  03

  你的溝通,有效嗎?

  丟擲這個問題時,客戶和設計師都會大呼:我們肯定會溝通啊😳但什麼是有效溝通?不是說客戶甩給設計師幾個case,“我喜歡這種大氣的風格,照著這個做就好。”或者直接給到專案設計的brief,讓設計師自由發揮,當終方案呈現時又埋怨設計師不懂他的心。

  設計師在與客戶溝通時,總是質疑客戶的審美和品位,試圖爭辯並說服客戶他的想法是錯誤的。而沒有站在客戶的立場思考為什麼想要這樣的設計,如何通過自己的專業去幫助客戶實現。

  客戶學會將需求全面、豐富直觀地表達給設計師。當不能給到明確的需求和期望時,可以多提供幾種喜歡的設計風格,與設計師充分溝通。一位專業設計師在理解需求的基礎上,也會主動提供幾種不同的風格案例,引導並建議適合的風格。在開始設計前,客戶和設計師的想法達成一致,會為後續的合作節省不少時間~

  設計不是脫離實際的存在。設計師重要的是多思考如何通過為客戶創造商業價值,而不是比誰的審美情趣高。任何浮於表面、華麗好看的設計如果無法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那都是不合格的設計。當客戶提出一個想法時,設計師不要立刻否決,學會換位思考🤔

  設計是整條產品線上的重要一環,但不是的。客戶更多地是站在全域性角度去思考產品,設計不是獨立的個體,要與整體產品風格保持一致,在這一點還有什麼比與客戶深入溝通更有效的方式呢?

  04

  忘掉僱傭吧,這是一場合作

  很多時候客戶會擔心,設計師不會認真對待自己的產品。但是他們忘了,合作是相互的,每一個設計都代表著設計師的個人形象。設計師同樣希望所設計出來的作品富有創造力、生命力,能夠彰顯產品價值。當雙方抱著相互尊重的同理心,設計出來的產品也許會超乎你想象的期待。

  設計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次設計合作中,既充分理解客戶的需求,又不一味滿足客戶的需求。設計師的責任在於想到客戶已知的,幫助客戶還未想到的,甚至帶著他們探索未知的可能,讓每一次創意充分發酵~

  被譽為中國有影響力的設計大師貝聿銘更是將個人的設計理念與商業價值的結合運用到。在為蘇州博物館做設計時,沒有選用一貫代表性的商標和符號,而是在充分甲方需求和當地文人特點的基礎上,融合了時尚的元素,又結合了蘇州園林的神韻。

  你們發現了嗎?如果設計師想要證明自己的設計能帶來更大的商業價值,要學會比客戶更懂需求。去了解產品、做調研、舉例項、擺資料,把所有的想法全面客觀呈現給客戶,再告訴他這樣的設計是不是更適合。想要讓客戶相信你的判斷,就要比他更明白需要什麼。

  為什麼客戶都認為自己比設計師更會設計?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客戶和設計師從來不是站在對立的兩面,客戶給予設計師多一些信任感,設計師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設計,雙方之間有效充分的溝通,讓設計真正打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