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火牛:在空間設計時 設計師是一個“翻譯者”

築家屋 人氣:5.88K

【設計本】 :從事設計十幾年以來,與“導火牛”這三個字一起深入人心,還有您創作出的無數設計作品,比如說《珊瑚島奇遇記》、《御金香》、《簡》、《波西米亞美人》、《通往孔雀莊園的鑰匙》、《那嶼的慢生活》、《優巒美地》、《四季暢想》等等 ,每一個作品的問世都在設計界引發一陣追捧熱潮。您能跟大家說一說,您是怎樣找到自己的特質,並且將它無限擴大的嗎?

【導火牛】 :其實現在回過頭看看以前的作品,雖然很多設計都得到大家的認可,但實際上那時候個人主義比較強,比較強調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這也並不是什麼壞事,任何一個設計師把作品從方案還原到現實的過程中,進行周密、獨立、細心的思考,都會打上其個人思維方式的烙印,這個烙印會成為設計師不二的法寶,就像刺青一樣凸顯個性。

導火牛:在空間設計時 設計師是一個“翻譯者”

【設計本】 :你的設計風格獨到之處,在於糅合獨特品味和哲學特色,對空間的把握能力和美感創造力非常敏銳。色彩運用強調了空間的概念,著重整體和諧,在設計的高度上,為不同的家居環境注入了人文價值,更以色彩運用將整體氣氛發揮得淋漓盡致。能跟我們分享一下,您是如何捕捉到這些元素並將他們組合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的嗎?

【導火牛】 :實際上每一個成功的作品都不是憑空想象的。在居家設計上,所有天馬行空的想象都要貼近生活,接上“地氣”。設計應該是一個定製的概念,每個客戶的閱歷、成長環境、職業、興趣愛好、人生價值觀等都決定了其審美傾向和家居理念,有的大眾化,有的強調有個性,有的追求舒適溫馨。這些不同意批量複製長得一模一樣的麥當勞漢堡,家居生活要根據不同消費群體“量身定做”,空間氣質和功能需求必須符合客戶群的性格特徵和居家習慣。至於選擇什麼樣的設計元素來體驗什麼樣的空間氛圍,只能取決於設計師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了。

導火牛:在空間設計時 設計師是一個“翻譯者” 第2張

【設計本】 :您給人的感覺就是設計手法瑰麗大膽,靈活多變,不拘一格,東方唯美或是西式浪漫都信手拈來,以創意散發出顛覆性的美學幻覺,超出慣常的空間審美經驗和思維模式,讓人眼前一亮。你是如何在各種風格中抓住他們的精髓,將各種風格都演繹得淋漓盡致的呢?

【導火牛】 :我自己有組建自己的資料庫,每一種風格我都會去研究並尋找他們之間的規律,現在全球化的趨勢讓各種文化之間的界限變得很模糊了,文化之間的融合也越來越明顯。在我收集到任何一種素材之後我都會去研究,歐洲的,埃及的,中東的,韓式的,中式的……其實擺在檯面上他們是有區別的,我就會經常發問:什麼樣的符號能夠詮釋什麼樣的文化?研究完這些,自然也就能夠結合現在人們比較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手法來重新演繹了。

導火牛:在空間設計時 設計師是一個“翻譯者” 第3張

【設計本】 :2011年的時候您做過一個設計《波西米亞風》,波西米亞一直是T臺此起彼伏的流行風尚,在時尚領域長盛不衰,您當時是如何在服裝設計和家裝設計上找到對接點的呢?

【導火牛】 :設計師需要不斷的創造出新的東西來刺激人們的審美疲勞,各種文化都會不斷的去相互滲透,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就像春晚,宋祖英跟周杰倫合唱本草綱目,民樂跟流行音樂很好的相融合在一起,這種創新很具有當代性也很有趣味性,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波西米亞美人》那個作品其實也算是一個機緣巧合,業主是一個服裝設計師,所以當時在做的時候我就想,服裝設計和室內設計說不定也能嘗試一下混搭,沒想到碰撞之後效果還挺不錯。

導火牛:在空間設計時 設計師是一個“翻譯者” 第4張

【設計本】 :在多年的設計中,您的設計風格也是在隨著時尚的變化在不斷的發展,在近段時間的作品中,更多的兼顧了空間的環保、舒適和適用,注重居住者的身心體驗。能不能結合作品跟大家詮釋一下這種“家如其人”的設計理念,您是如何賦予空間人性化的精神內涵的呢?

【導火牛】 :市場上流通的設計,都做得過於嚴正拘謹,缺乏生活氣息,一套家裝完成後感覺不像是給人住的,倒像是展示品,所有物品擺設位置各就各位,就像被軍訓過一樣,只能看不能弄亂或移動位置,動則破壞整體美感。很多設計師習慣使用單向思維,一旦投入設計狀態,就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設計空間成了其個人創作的表達,忽略客戶喜好、居住需求等實際情況,脫離生活本真的一面。

在我看來,“家”的風格可以千變萬化,演繹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家”核心價值終歸要回歸真誠真實的一面,“家”不同於辦公室和其它應酬場合,“家”是放鬆貼心的地方、是溫情流動的幸福容器、是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心靈棲居地。

作為設計師,我總是賦予空間某種“性格”作為切入點,或生動,或沉穩,或寧靜,或如凝固的樂章,它們必須有人味,才符合人性和人心。當設計一個空間時,我習慣忘掉自己是一名設計師,換位思考變變身為客戶,同時拋棄專業的束縛,用客戶的思維去思考和處理人與空間的關係,然後才會運用自身的美學邏輯,去完善和創造出一個既美觀有使用的空間,並將可和的個人喜好、生活習慣以及色彩偏好融入進去,終轉化成一個合理而生活化的身心居所。

導火牛:在空間設計時 設計師是一個“翻譯者” 第5張

【設計本】 :隨著設計的日益發展“輕裝修,重灌飾”的設計理念也在逐步興起,您提倡在裝修中應該“偷工減料”,但是這樣的做法能不能被大多數國人接受呢?忽視硬裝會不會多設計的終效果造成影響?

【導火牛】 :很多設計師提到設計,就無可厚非的想到一定要又一個背景牆,沙發背景、電視背景,“背景”似乎已經成了設計的一個套路,這一直都是行業的一個頑症。實際上無論工藝和材料的生產水平有多高,我們都不能預測每種裝修材料所釋放的甲醛含量,我們設計師能做的就是從物理上控制用料,減少膠水、夾板、放射性石材的用量。隨著“輕裝修,重灌飾”環保理念的興起,很多人在觀念上也已經接受了這種裝修方式。在視覺和美感的營造上,“軟裝”擁有更大的選擇範圍和發揮空間,只要通過靈活巧妙的搭配和佈置,設計的終效果反而會比“以硬裝為出發點的設計”更加出彩。

導火牛:在空間設計時 設計師是一個“翻譯者” 第6張

【設計本】 :您還提出了一個觀點,設計師要“避免土氣、避免俗氣、避免匠氣。”但是如何才能避免這些呢?什麼樣的設計才稱得上“不土氣、不俗氣、不匠氣”?

【導火牛】 :我覺得設計師除了必須具備審美的能力之外,還必須學會審醜,我經常會用審醜的眼光去看待一個設計,一定要知道哪些東西是會給人帶來厭惡感堅決要避免的。一個好的設計應該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一直是我在研究的方向,所以我對歷史也就感興趣,很多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沉澱依然會讓很多人著迷,我就會回到歷史的場景中去尋找那些文化的意義,把這些東西吸收進來運用到我的設計中。

導火牛:在空間設計時 設計師是一個“翻譯者” 第7張

【設計本】 :就像你所說的,在處理空間設計時,設計師有時會變成一個“翻譯者”,像破解方程式般將每一種語言翻譯成視覺語言。

【導火牛】 :對,其實生活中很多東西都能夠激發設計師的設計靈感,只要用心發現總能找到想通的地方。我個人還很喜歡看電影,其實設計師的工作很像是一個導演的工作,我們在選擇軟裝配飾的過程就像是導演在選擇佈景的過程,不同的導演的思維方式如果跨界到設計上,都會給我很多的啟發。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對配樂也很感興趣,我會去研究怎樣的配樂去體現怎樣的氛圍,給人怎樣的心境,這些跟室內設計師所需要打造的空間感受都是想通的。

其實我算得上是一個音樂發燒友,就像我之前聽的女子十二樂坊,他們可以將一些比較小眾的音樂元素進行一些新的嘗試,可以用一些比較傳統的樂器重新組合,演繹一些比較流行甚至是比較西方比較國際化的一些音樂。還有像周杰倫演繹的中國風歌曲,方文山寫的詞等等,都是對傳統的一些東西的顛覆,但是都是樂壇的一大跨越。這些都是給我設計上的啟發點。

導火牛:在空間設計時 設計師是一個“翻譯者” 第8張

【設計本】 :的室內設計作品,它不僅是藝術,更是難以割捨的居住情懷。對於極具才華的設計師,以“藝術家”蓋之未免過於淺薄,我更想稱他們為“造夢師”!導火牛以創意追求作品的內在和豐富的人文涵養,這讓我們看到了除去設計天賦之外更寶貴的東西:單純的熱愛和淳樸的美學追求 。感謝導火牛的精彩分享,下期節目,我們再見! (來源:設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