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業也要減肥,減薄瓷磚成為新潮流

築家屋 人氣:1.79W
裝修時,家家戶戶都會用到瓷磚產品,但瓷磚從原材料採集到生產對環境造成汙染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在如今異常嚴峻的生態、氣候問題的威脅下,人們的環保意識也逐步增強,對節能減排的呼籲也日益加大,作為耗能大戶的陶瓷衛浴業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近日,在“2013年陶瓷行業發展論壇”上,業內人士認為,節能減排不僅是陶瓷衛浴業必過的一道坎,更可能成為陶瓷衛浴企業生死存亡的“死穴”。未來,陶瓷衛浴行業將颳起低碳節能風,薄磚也會逐漸成為新的產品趨勢。

陶瓷行業也要減肥,減薄瓷磚成為新潮流

行業不景氣 轉型勢在必行

據統計,近幾年中國陶瓷衛浴設施的需求量將達到3400萬件,一躍成為全球的陶瓷衛浴產品消費市場,其中出口到歐洲、美國、日本、韓國、中東等地的產品每年的增長率為百分之五十。從這個趨勢分析,中國陶瓷衛浴市場頗為樂觀,擁有大量剛性需求,可謂市場很好。

但因為房市調控、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攀升、水旱災害不斷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國內陶瓷行業走勢低迷,2012年山東淄博產區、四川夾江和雲南產區還相繼出現大面積停產現象。於是,有業內人士驚呼陶瓷衛浴行業“產能過剩”、“市場飽和”,甚至有人說:“陶瓷行業已經進入雪崩時代。”

國務院發展中心市場研究所所長任興洲表示,去年陶瓷行業只增長百分之二,增速之少令人吃驚,可以看出整個經濟下行是非常明顯的,也能看出,陶瓷行業和整體巨集觀經濟形勢密切相關。在這種情況下,調整產業機構,加快行業經濟結構轉型也是陶瓷行業必須面對的課題。加快節能減排,探索線上線下營銷新模式

“去年陶瓷磚出口額增長百分之二十四,也是這麼多年都沒有過的。”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副會長祕書長繆斌表示,去年歐盟提高關稅百分之四十,雖然國內陶瓷出口量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以上,但價格卻翻了一倍。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提高,低端產品已經沒有優勢了,低端產品的出口也越來越難。而高階產品出口不了,就只能走中端出口,這也促使中國的企業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

薄磚引領行業發展新潮流

2011年底,工信部發布《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及5個子規劃,要求建築衛生陶瓷工業積極推進薄型化和減量化工藝及製品。這一政策對於正在大膽嘗試生產薄板、薄磚的陶瓷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訊息。

按照規劃,陶瓷行業將逐步推進將瓷磚厚度減薄百分之十的計劃。“減薄瓷磚厚度不僅能降低生產時的能耗,還能降低企業成本,從而降低產品售價。”中國建材流通協會副會長秦佔學表示。

據瞭解,目前市場上的傳統瓷磚一般厚度為10-12毫米,而薄磚的厚度約為傳統瓷磚的1/3-1/2,僅為3-6毫米,但薄磚價格比普通瓷磚貴一倍左右,目前多數消費者還是選擇普通瓷磚。

據測算,陶瓷磚減薄一年將節省煤炭至少500萬-600萬噸,節省原料2000萬噸,一年下來就能產生百億的經濟社會效益。因此減薄也成為目前行業節能減排首推的辦法之一。對此,行業協會將從標準上進行修訂,並於2015年實現全行業減薄。將來市場上將不允許銷售厚磚,這預示著早佔領薄磚市場的企業,將在未來的市場中佔據優勢。

勢與市 兩極分化

據統計,國內現有15家左右的企業在進行薄磚的實驗及生產,也標誌著瓷磚減薄儘管尚未有明確標準出臺,但已勢不可擋。在政府、協會及相關巨集觀政策層面,瓷磚減薄更是勢在必行。

然而,無論是已擁有減薄技術及產品甚至是薄板製造技術的企業,還是尚未計劃減薄的企業,似乎都一致不看好薄磚市場前景,認為沒有標準的限制,很難令大部分企業開始減薄之路。而且,目前市場對薄磚的反映亦較冷淡。

國內消費者對陶瓷磚產品的認識尚停留在“磚厚產品質量就好”的階段,懼怕購買偷工減料的產品給裝修帶來不良後果,影響居住環境與品質。而且薄磚的價格也不“親民”。常規薄磚的出廠價位為85~95元/平方,可達上千元,經過藝術(藝術裝修效果圖)加工的裝飾類產品價格則更高,超出了一般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預期,產品越薄應該越便宜,為何還越來越貴?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瓷磚是否低碳、生產過程是否節能與產品使用關聯度不大,行業內普遍認為的優勢無法成為吸引消費者的亮點。大部分網友在討論是否會購買減薄產品時,都表達了相同的意思,老百姓花錢希望買貨真價實的產品,而不會在乎其生產過程是否節能,企業是否為此投入了更多成本,沒有人願意花高價去買一件不能給自己帶來更多實惠的產品,尤其在普通老百姓看來並沒有太多科技含量的陶瓷產品。

在減薄標準尚未出臺的情況下,冷清的市場反饋令企業在是否上馬減薄專案的決定上裹足不前;令已經開始生產薄磚的企業諸多顧忌。然而,儘管薄磚在市場接受度方面有待提高,但企業自身還是應當首先具備減薄的技術,進而再從市場規律方面尋求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