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巨頭扎堆智慧家居 商業模式仍是痛點

築家屋 人氣:1.48W

3月9日,被稱為家電業“奧斯卡”的中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簡稱AWE)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國內智慧家居行業迎來近二十年來的快發展。據研究機構Reserch And Markets釋出資料預測,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80億美元。不過,場景碎片化、操作複雜、使用者體驗差、缺乏有效商業模式仍然是智慧家居目前的困擾。

家電巨頭扎堆智慧家居 商業模式仍是痛點

“每年都感覺下一年要發展起來,但一直到智慧家居確實還沒有(發展起來)。”從事智慧家居行業近15年的青島海爾智慧家電科技有限公司企劃部長郭義合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在IBM大中華區電子行業總經理陳懷宇看來,智慧家居的要義是迴歸本質,其次才是發揮想象力。

 企業“各自為政”

近兩年來,家電企業的智慧家居基本已經實現從單品智慧走向互聯互通的階段。以美的為例,現在基本上所有的美的家電品類都實現了互聯互通。美的方面預計,今年智慧單品的出貨量將達到3000萬。

而在智慧化上走得更快的海爾不僅已經實現了互聯互通,而且正往互動定製和網器生態方向推進其智慧戰略。

但記者發現,各大家電企業都在致力於打造屬於自己的智慧家居平臺,如海爾的U+、美的的M-Smart、創維的智慧螢幕等等。儘管單品的智慧化已經大大提高,但不同品牌之間的家電產品並不能互聯共通。

以目前市面上的智慧家電為例,每一個產品都有各自的標準以及內容服務體系,不同品牌間的網際網路終端裝置無法實現相容。使用者購買多個產品,需要同時操控多個APP,嚴重影響體驗。

一份來自騰訊的調研資料顯示:95.2%使用者對智慧家居感興趣,但其中87.5%的使用者表示跟預期完全不符,其中36.62%的網友表示現在的智慧家居和預期不沾邊。

事實上,在各家企業建立智慧家居系統平臺的時候都標榜開放,但每一家都不想輕易放棄這塊智慧家居“肥肉”,都只想把使用者流量等資源留在自己的平臺上,結果導致目前尚未有一個家電企業是真正加入了別的家電企業所搭建的平臺的。

而且,隨著企業投入的逐步增加,一起合作的機會似乎也越來越渺茫。3月8日,海爾宣佈對其U+戰略進行升級,併發布了U+智慧生活大腦、海爾優家APP2.0以及網器生態場景商務模式來提前佈局物聯網。

據海爾方面透露,目前基於海爾冰箱為入口的馨廚生態系統,已經整合了近30家跨界資源品牌商。

而美的也在今年提出“去中心化”的策略,直接把SDK對外開放,讓有意加入者直接下載。美的首席架構師李強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包括華為、騰訊、小米等均與美的完成了開放連線。

 商業模式待解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種“各自為政”所帶來的必然是使用者體驗差,消費者看不到智慧家居的價值自然就不會接受和購買,這是導致當下智慧家居市場無法爆發性增長的原因之一。

而且,對於家電企業來說,智慧家居目前尚未出現成熟的商業模式,這也是阻礙智慧家居快速普及落地的原因。據瞭解,目前絕大部分家電廠商還是要依賴於賣智慧家電、智慧控制元件等硬體來獲得收入。

“智慧家居系統我們一直在依靠買和賣的關係,我做出來,然後賣出去。但是網際網路的很多玩法它不是這樣去做的,它可能是羊毛出在豬身上。”郭義合判斷,智慧家居目前有可能的商業模式包括第三方買單、社群O2O、情景消費等。

“智慧家居近幾年很火,但是不圍繞使用者需求、不聚焦使用者使用場景的智慧化都是空中樓閣。”美的首席技術官胡自強如是告訴記者。

但記者瞭解發現,儘管各大廠商都在做智慧家居的情景消費,但大部分還是停留在提升使用者體驗、增加額外功能的層面,能夠真正實現消費的並不多。陳 懷宇分析認為,首先消費者不會為連線去付款,所以雖然連線是必須的,但是沒有人會為連線去買單。其次,智慧是場景的應用,但是大家是不會為冗餘的智慧去買 單,因此企業要挖掘可行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