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設計師莫棋凱:設計要注重原創,尊重原創

築家屋 人氣:2.56W

我一直都說設計是一種“苦行僧”的生活,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設計和其他行業有所不同它牽涉的領域太多,我至做設計這麼多年來已經去過了大半個中國,學習了從建築、服裝、心理學、哲學、民俗、道教、佛教、大學、中庸、道德經、孫子兵法等牽涉各個行業的書籍,我一直和我的學生們說一個我自己認為的設計真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專訪設計師莫棋凱:設計要注重原創,尊重原創

【設計本】 :各位親愛的網友大家好!歡迎相約每週一的設計本人物專訪,我是李佳。接受我們採訪的可是被譽為“設計鬼才”的莫棋凱老師,年輕有為的他擔任著廣州名匠佛山地區設計總監,同時還是莫棋凱三川設計組事務所創始人。可他一直都是以一種“苦行僧”式的腳步,沿著設計大道路在前進,探索設計的“僧式真諦”,我們就跟莫老師一起走進他的設計。

【莫棋凱】 :很榮幸能夠來參加設計本的人物訪談節目,一起跟這麼多網友們探討設計,非常感謝能給我這樣的一個面對眾多設計師們的機會。

【設計本】 :“禪道兩相望,隱市觀紅塵,功名亦若水,逍遙水墨中”。一首好詩,妙手佳作,體現了你對中國古風的理解。你比較擅長東方印象設計,那麼你認為如何設計,才能讓東方印象與中國風相結合呢?新東方主義設計又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化設計呢?

【莫棋凱】 :在中國風盛行的,很多設計師都喜歡做中國風的設計,當然其中也有很多做的很好的.但是我個人並不贊同這樣的方式,因為隨意的跟風會讓設計師本身迷失方向,我的東方印象是從小就有了得,我從小就喜歡中國古代文學自己也沒事的時候寫寫詩什麼的,我是將一個小時候的愛好延伸到了我的工作裡面.中國現在很多的中國風設計僅僅是侷限在表面的元素抄襲而沒有把中式的更深一面體現出來.我認為想做好一箇中國風的設計有一個的方法就是:減法!!!有時候我會覺得寫詩和做中式設計一樣,一首五言詩卻可以清楚的講述一個道理、一個場景、一個故事,它用了及其精簡的幾個字就完成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而且恰倒好處多一字不行少一字不可,做設計也是一樣,我們不能被那些表面的元素給迷惑,我們要深揪表面之下的東西【意境】。在我個人認為美的中國風就是在這個空間內能夠讓我感覺到很強的中國感,但是卻找不到很明顯的中國元素,一個好的中式設計它是可以感覺到但是看不到的,我在這裡舉個小小的例子:在一個純粹白色的空間裡,我們在某個牆面上砌出一個白色的燈籠造型,雖然空間是白色的,燈籠是白色的但當我們看見白色的燈籠造型的時候,在腦海裡卻出現了強烈的中國紅的顏色。這個中國紅是出現在空間之中的,而非具體的表現在某個牆面上的……這裡我是僅僅在中式裡舉了個例子,在整個東方里都是一樣的從日式的枯山水到東南亞的盤扣和文飾,他們都體現中東方的內涵和精神。深刻的瞭解這個才能深刻的詮釋這個的內容。

【設計本】 :歐式古典風格的居室有的不只是豪華大氣,更多的是愜意和浪漫。通過完美的典線,精益求精的細節處理,帶給家人不盡的舒服觸感,實際上和諧是古典歐式風格的境界.那麼你在做歐式古典風格的時候如何去處理細節上的問題?將和諧氣息融入其中呢?

【莫棋凱】 :說起這個問題對我個人而言是有點難的,至今我也是都還沒有弄清楚到底是誰的“錯”,當然首先有一點我是確定的,就是無論什麼風格和諧一定是境界。我之所以說這個問題難是難在哪裡呢?是因為我覺得我不知道我是從中國古典文化裡悟出來的,還是從歐洲建築史裡悟出來的,不過我很慶幸我“錯”了,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錯”才讓我發現了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同之處吧!中國人常常說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但是在歐洲的他們沒有那麼多華麗的語言但是他們也是嚮往自然、追求自然的,大家的終目的是一樣的,每次在設計一些古典歐式的時候我總是會加入一些東方元素進去,這其實並不牽強,在古時歐洲的權貴們都以有一件來自東方的裝飾而自豪不已,並且會把他們設計在顯眼的位置上供人欣賞。在多年的東方研究中讓我無論是設計任何的風格都會站在和諧的角度去設計。

【設計本】 :任教於廬山手繪藝術特訓營的你,在手繪設計方面已經是爐火純青,用自己的繪畫培養一批又一批的設計學子,很多的設計師都想學會手繪,能否淺談一下基礎手繪的一些要領?我一直都在想,你繪畫這麼的好,當初怎麼沒有選擇成為一個畫師?是什麼情緣讓你走上了設計的道路?

【莫棋凱】 :說起畫畫你已經不是個問我為什麼不去做個畫師的人了,我記得上次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官方採訪我的時候也是問了我為什麼不去做個畫師,其實我之前是有一段時間在福建做畫師的,其實我一直都沒有放棄畫畫,現在不會放棄以後一樣也是不會放棄的,畫畫既可以陶冶我的情操也可以讓我的工作得心應手,在中國很多設計師都認為畫畫並沒有多少作用,其實不然,在國外很多的大專案都是需要手繪的,所以藉此機會我也希望大家重新的重視一下手繪,至於以後會不會去做個畫家這個問題……其實這一直是我的一個夢想,我一直希望做一個流浪畫家,走到哪裡畫到哪裡。之所以說是個夢想是因為我捨棄不下設計。所以我每年都會有一部分時間在國內外寫生和畫畫來滿足我的夢。至於畫畫有什麼技巧那我也只能和大家說說我的方法了,其實方法很簡單我從開始的臨摹大量的臨摹,別人畫10張我就要畫30張,想要比別人畫的好就必須比別人更努力,在我們已經準確的把握瞭如:透視、線條等基本東西的時候,我就建議大家不要在臨摹了,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需要去創新,雖然行業裡大家很多,但是如果你一味的跟著別人走那麼你永遠都成不了大家,我們必須得尋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路,這樣才可以讓我們走的更遠。至於我又是什麼情緣走上設計這條路的問題,是因為我之前是學習建築的,初的室內設計就是由建築師來完成的所以我的轉行也是理所當然的,設計能讓我有很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我覺得我還是很幸運得到了我一生很重要的兩樣東西畫畫和設計。這也將是我一輩子都不會放棄的東西。

【設計本】 :你曾編著的《設計繪本•家居設計構思手繪解析》一書,由中國裝飾界餘靜贛先生親自寫序推薦,於今年10月上市,至今被廣大喜愛手繪的設計師瘋狂的熱購,可是我曾瞭解到,你在前幾年就有出書的意向,為什麼會推託到今年呢?你編著這本書又是怎樣的一個初衷呢?

【莫棋凱】 :說起當年的出書想法現在想想都為自己有這樣的想法而驚歎,出書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經常在和甲方交流設計的時候現場狂草幾筆和平時的一些設計手稿,久而久之辦公桌上的“畫”就越來越多,但是當整理之後才發現自己能夠算的上作品的創作幾乎沒有,所以這個“幼稚”的想法也就被時間給淹沒了,再次有出書的想法是在去年中國室內設計20週年的表彰大會上,我去北京領取“中國室內設計精英設計師稱號”這個獎項的時候,中國化工出版社向我約稿我才重新的審視了一下自己的設計作品,雖然已經不像當年那麼“幼稚”但是還是休於出手本書創作的過程中我也有幾次想放棄,後來是受到我的老朋友餘靜贛先生的啟發我才有了繼續創作下去的信心,做為設計師這本書對於我而言是有兩個意義的,其一本書真實的反映了一個設計師的創作過程,是做為我這麼多年在設計道路上的一次總結。其二無論其是好是壞可不可取,僅僅只是為了做強中國設計的這個夢想而拿出來同行們交流……

【設計本】 :我知道你是建築專業畢業的,聽說個人也比較崇拜建築大師貝聿銘,喜歡看他的作品,尤其是蘇州博物館那套設計作品,把中式風格與現代相結合。其中又不乏透露出建築領域的氣息,那麼你認為你所學的專業建築在設計上給予什麼樣的幫助?有沒有什麼案例是從建築中汲取靈感的呢?

【莫棋凱】 :說到建築我覺得它對我是有著很大的幫助的,因為有了相對專業的建築知識所以在做室內設計裡一些牽涉到改結構和要給空間動大的“手術”時更得心應手,香港設計之父高文安先生也是建築出生,在香港有很多的設計師都是建築專業出生的,每次我要是有設計專案沒有頭緒的時候,我都喜歡翻看一些建築作品,很多人覺得我這個舉動很反常,本來室內設計專案沒有頭緒應該去參考一些其他的室內專案,但是我並不這樣認為,建築與室內是相同的但它卻高於室內,所以我每次做設計都喜歡站在建築的高度去看室內,因為這樣能讓我不會被空間所“困住”當然這樣做出來的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設計本】 :2004年你創立個人品牌“莫工空間研究設計中心”,一年之後脫離了管理層進入香港勞倫斯建築裝飾設計公司任首席設計師,我想問問,你當初怎麼會選擇脫離管理層,選擇進入香港裝飾深造?在香港裝飾深造的期間,你又從中學到了什麼設計經驗,可以分享一下嗎?

【莫棋凱】 :選擇暫時的離開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多年來我一直希望將香港的設計模式引入內地市場,香港的室內設計競爭一樣也是很激烈的,但是在那裡我學習到了兩點對於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1、國際化的設計理念和管理模式。2、將空間發揮到及至。香港的室內設計空間相比內地都是普遍偏小的,但是幾乎所有的設計師們都會將空間從實用和視覺上把空間做大,而且這樣的大是在不影響效果的前提之下的。這些知識是在我以後的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重要性的。

【設計本】 :“首先我很慶幸我生在中國,中國以現在的速度發展,我相信有一定可以領導世界的設計主流”,你以身為一箇中國設計師為傲,你以中國設計發展之快為榮,在國際化的指引下,中國的設計將邁向全世界。那麼你認為現如今中國設計界有哪些弊端和不足之處?國外的哪些設計優勢值得我們汲取的呢?

【莫棋凱】 :中國的設計市場和設計力量是很強大的只是現在處於一個迷茫的狀態,當然改變這一狀態還是需要我們中國的設計界一起努力的。但是我個人認為我們現在有幾個問題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就是我們總是認為外面的東西是好的外國的和尚是好的這是個錯誤的認識。

2、關注我們自己的東西。中國地大物博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內涵,我們不能夠因為時代的發展而將我們老祖宗的東西給仍了,我覺得大家應該把中國傳統的東西重視起來。

3、就是創造力。中國的室內設計處於抄襲狀態,這個狀態不能一直下去我們需要創新,這一點國外是做的很好的他們注重原創尊重原創。

【設計本】 :從全職上班到自由設計,在到自己的工作室都已經一一試過,一路走來,幸福中充滿了痛苦,心酸裡飽嘗喜悅。能跟我們說說你的設計人生嗎?在你創業的時候,什麼事情或者人給你的幫助與鼓舞?

【莫棋凱】 :從00年進入中國設計前沿廣東到04年創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到05年進入香港勞倫斯到現在創立莫棋凱三川組一路過來確實經歷很多,我一直都是說設計是一種“苦行僧”的生活,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設計和其他行業有所不同它牽涉的領域太多,我至做設計這麼多年來已經去過了大半個中國,學習了從建築、服裝、心理學、哲學、民俗、道教、佛教、大學、中庸、道德經、孫子兵法等牽涉各個行業的書籍,我一直和我的學生們說一個我自己認為的設計真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也會嘗試各種設計行業,比如08年的時候為香港的一個服裝品牌設計一款限量版服裝也為北京某文化公司設計VI形象,同時也參與了建築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傢俱設計等多種設計,之所以參與那麼多設計行業是因為我不希望自己的思維被室內而捆住,各行的設計的相互交流才可以讓我的設計源泉源源不斷。在這整個過程中除了感謝我的父母給了我一筆很豐富的精神財富以外那還需要感謝我自己,因為我為我自己做的選擇很好,在此我想告訴一下新入行的和準備入行的設計師和學生們我的事業格言:“要不就別選,選了就別棄,就是在苦也要堅持下去……”

【設計本】 :2008年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迫使裝修行業也大受影響,一些裝修公司也被逼轉變營銷策略及銷售方式。經過一年的淡定,金融風暴的陰霾已經逐漸在散去,裝修設計行業也在漸漸的回暖,那我想問下你們設計事務所明年有什麼經營性的措施?設計接單這一塊又會有什麼樣子的轉變?具體措施又會怎樣去操作?

【莫棋凱】 :其實關於這一方面我們由始至終並沒有做太大的改變,因為我們並不是“批量生產的”,我們是隻為一部分能夠認可我們和有品位的人群做設計,我們的經營策略不是多多益善,而是一個字“精”我們的70%的客戶源來源於客戶介紹。所以明年我只會把設計服務和設計內容上做的更細更精。

【設計本】 :曾有人說過“作為公司的創始人,我做所的一切應該勝過這個創始人的身份”,身為公司的創始人,在管理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御下之道,你能介紹一下你們公司的一些基本情況嗎?在團隊設計方案中,你又是如何凝聚他們的團隊精神呢?

【莫棋凱】 :說到我們的團隊我個人認為還是非常好的,在我的組裡沒有“官”沒有“紀律”的,大家都是一樣的誰的設計都是可以批判的。我們更多的是大家的互相交流整個開放式的辦公室裡讓溝通無處不在,我個人也是很喜歡這樣的感覺的,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的,交流多了就有默契反到是在做專案的時候不會偏題。不過有很多同行也評判過我說我的辦公室就是一個字亂,所以我想我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管理者吧!但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招人的時候也是這樣的道理,別和我說那麼多,別問我你要準備什麼,是騾子是馬亮亮就知道。

【設計本】 :現在很多的業主對裝修和設計混淆一談,你是怎麼引領他們理解裝修與設計的概念?有時候公司的設計理念難免與業主發生衝突,也就產生了“設計是迎合還是引領的爭論”,你會怎樣去處理這樣的事情呢?

【莫棋凱】 :我好反感迎合客戶的事情,對於室內設計而言,我個人認為影響設計的只有兩個就是甲方乙方,以前我們經常說客戶就是上帝,但是室內設計有些不一樣,客戶我們是要尊重的,但是不能一味的遷就,一味的遷就就變成了對設計的不負責,這樣設計師已經不是一個稱職的設計師了,更多的就像個裝修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一直認為當客戶在選擇設計師的時候,我們也是一樣要選擇客戶,這是對設計師的尊重也是對客戶的尊重,只有大家目標一樣才能做好一個作品。所以我們的設計組只為一部分認可我們的客戶做設計。

【設計本】 :在一首自創的《陋室銘》:“界不在廣,有技則尋。司不在大,有吾則名。雖是陋室,且藝德新。古磚有劃痕, 筆觸蓋案臺。談笑人百樣,往來與藝關。閒時寫小詩,填宋詞。無古人之意境,但也甚是逍遙。香港高*安,佛山莫*凱。設界雲:“都在路上……”吟唱中我們的訪談結束了。非常感謝莫棋凱老師接受我們的採訪,跟我們分享了這麼多他自己的設計經驗與經歷。(來源:設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