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住工整裝衛浴營收翻了近5倍!173億市場要爆發了

築家屋 人氣:2.36W

短短一年時間,整裝衛浴大幅上漲,除了反映海鷗住工整裝業務有序推進,也反映整個市場已到了“爆發”的臨界點。

據海鷗住工財報顯示:

2018年上半年,海鷗住工整裝衛浴營收0.19億元,增長率僅為;

2019年上半年,海鷗住工整裝衛浴營收0.93億元,增長率達到382.51%;

短短一年時間,整裝衛浴大幅上漲,除了反映海鷗住工整裝業務有序推進,也反映整個市場已到了“爆發”的臨界點。

海鷗住工整裝衛浴營收翻了近5倍!173億市場要爆發了

整裝衛浴營收一年翻近5倍

8月23日,海鷗住工公佈2019年半年度報告。1-6月,該公司實現營收11.93億元,同比增長13.93%;歸母淨利潤0.54億元,同比增長35.39%。

受益於全裝修和裝配式建築政策的推進,海鷗住工整裝衛浴業務迎來爆發期,推動營收快速增長,報告期內該品類實現營收0.93億元,相比2018上半年增長382.51%,佔總營收比重也從2018年上半年的1.84%升至7.80%。

海鷗住工整裝衛浴營收翻了近5倍!173億市場要爆發了 第2張

與此相對,上半年海鷗住工其他品類的營收增長率均不高於30%,銅合金類、溫控閥類、浴缸陶瓷類分別增長12.31%、26.35%、14.92%,鋅合金類、增壓寶更分別錄得-0.87%和-57.19%的負增長率。海鷗住工在2018上半年報告中單獨列出整裝衛浴業務的營收數字,當時該業務營收0.19億元,僅一年時間,整裝衛浴營收就達到0.93億元,翻了近5倍。

海鷗住工整裝衛浴營收翻了近5倍!173億市場要爆發了 第3張

除了衛生間,海鷗住工還有意將整裝業務推廣到廚房領域。今年7月,海鷗住工宣佈已完成對廣東雅科波羅櫥櫃有限公司的增資,並完成工商資訊登記變更,成為持有該公司67.27%股份的大股東,雅可波羅櫥櫃正式成為其控股公司,反映其廚房業務有序開展當中。

多家整裝衛浴企業“亮劍”廣州

企業整裝衛浴業績向好,離不開頂層及地方對裝配式建築的大力推廣。隨著市場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整裝衛浴領域。在8月25日-27日舉辦的第七屆亞洲國際建築工業化(廣州)展覽會上,就吸引了不少整裝衛浴企業參展。從現場來看,這些企業展位吸引了較大流量,整裝衛浴成為該展會的熱點之一。

科逸

科逸是國內整裝衛浴領域的巨頭之一,在展會上帶來了整裝衛浴及廚房產品,還單獨展出了用於這些整裝空間的陶瓷飾面複合板。據瞭解,科逸的陶瓷板經1230度高溫燒成,耐候性、耐用性強勁,可用於整體浴室、整合廚房、牆面、地面等領域。據現場人員透露,科逸目前在國內有7家工廠,可年產50萬套以上的整裝產品。

有巢氏·福潤達

作為海鷗住工旗下整裝公司,有巢氏·福潤達攜多個裝配式衛生套間參展,主要以使用瓷磚作牆面的產品為主。此外,該公司還以拆解的方式展示了整裝衛浴的底盤結構、排水系統、窗臺結構等,吸引不少觀眾駐足瞭解。

鴻力

鴻力是廣州花都的整裝衛浴企業,主要展品包括整裝衛浴和廚房。現場所見,鴻力的衛生間集成了東鵬等企業的衛浴產品,可見其供應鏈的完備。據工作人員透露,該公司已和萬科達成戰略合作,為其供應瓷磚類整體浴室產品。

金莎麗

金沙麗是中山的淋浴房企業,今年也攜整裝衛浴來參展,主題是“完美解決廚衛裝修痛點”。該公司展出了多個小戶型整裝衛浴,使用了GRC材料,牆面則用上了瓷磚。

華科住工

華科住工創立於2016年,擁有東莞和靖江兩大生產基地,共佔地5萬餘平方米,可年產整體衛浴10萬套、裝配式牆板60萬平方米。華科住工展位不大,主要展示了底盤為SMC貼瓷磚的衛生間。

2021年整裝衛浴市場規模達173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相關調研,2016年中國整裝衛浴市場規模為12.15億元,2018年成長至47.23億元。根據全裝修、整裝衛浴和裝配式建築的數量關係預測,到2021年,整裝衛浴市場規模將達173億元,其中住宅市場規模將達164億元。

隨著市場不斷增量,相關政策也陸續出臺。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裝配式整體衛生間應用技術標準》,並已於2019年5月1日起實施。今年4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又公佈了《裝配式內裝修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目前反饋日期已經結束,預計不久後將正式釋出。在地方,僅2019年至今,福建、上海、長沙、南京、東莞、佛山等地就相繼印發了關於裝配式建築的專項規劃或細則,裝配式建築呈百花齊放的局面。

隨著上游的推進,中下游企業也持續發力。除了科逸、鴻利等較早進入的企業,傳統衛浴企業也加速推進整裝業務,開展較快的有貝朗、惠達、東鵬等,而一些國外企業如松下等也加入了戰局,競爭越發激烈。

未來,隨著裝配式建築和整裝衛浴市場的蛋糕不斷做大,企業在零售渠道的獲利空間料進一步收窄,傳統的單品型及零售型企業將面臨更大挑戰。怎樣在趨於整合、一統及寡頭化的市場環境下把握機遇,將是不少企業急需思考的一個問題。